贵州罗甸:五年深耕结硕果 农业增收又增效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闯新路、开新局。”罗甸立足于“特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硕果累累”。 金秋时节,田间稻谷黄,秋收正当时。海拔80
“闯新路、开新局。”罗甸立足于“特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硕果累累”。
金秋时节,田间稻谷黄,秋收正当时。海拔800余米的沫阳镇红星村,晴空万里,微风拂来,600余亩黄灿灿的水稻随波荡漾,一幅丰收画卷映入眼帘。村民罗德胜望着自家5亩待收割的水稻,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心里乐滋滋。
罗德胜的信心来自于政府给的“定心丸”: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道路,采取“供销社 农户 合作社”的方式。“羊场大米”种植片区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和销售,使“羊场大米”节本增收、提质增效。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黄的秋收风景之外,逢亭镇上隆村的脐橙种植基地,也是一片丰收繁忙景象。10月初,上隆兴隆源脐橙果园负责人周泽敏忙着管理1000余亩朋娜、纽荷尔、塔罗科血橙、果冻橙等多个品种的橙子基地,果园里,工人们来回穿梭,正忙着将一个个硕大的橙子摘到背篓中,再经过分拣、装箱、上称、装车后,发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在逢亭镇床井村500亩坝区里,第一批黄瓜也迎来上市。在种植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打叶、采瓜......良好的口感和品相吸引着商贩们争相前来采购。商贩赵大祥正在忙着抢收黄瓜,一两天后,鲜嫩味美的罗甸黄瓜将送到粤港澳人的餐桌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造“优质粮仓”
9月初,从空中俯瞰罗甸县沫阳镇红星村,周围的梯田一片金黄,蔚为壮观,俨然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民们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我家这5亩田,以前靠人工收割,七八个人一起干,至少要用四五天才能收完,现在有收割机,不到半天就能收完,方便多了。”村民罗德胜今年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采用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今年种植的5亩水稻亩产比去年多了100多公斤。同时,得益于大型收割机帮助,这让他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了解,红星村是罗甸县试点推行水稻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点之一,全村水稻种植面积600余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五统一”种植模式,采取培育壮秧、规范化栽插、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段,促进粮食稳产增收。通过测产,平均亩产638.17公斤,单产比去年有所提高。
红星村的“羊场大米”只是罗甸水稻种植上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确保水稻种植稳面提质,罗甸通过严格落实惠农政策、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村撂荒地清理、加大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等举措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通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安全质量监管促进水稻种植绿色发展,牢牢抓住粮食安全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今年,罗甸落实粮食种植面积32万亩,目标产量9万吨。其中水稻种植11.3万亩,目标产量5.14万吨。
过去五年,罗甸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2016年以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98万亩,全县耕地面积为52.97万亩。2020年种植粮食作物29.88万亩,产量为8.18万吨,按全县36.53万人计算,人均拥有粮食为223.93公斤,粮食供给满足需求。
优化结构调整,精品水果“旧貌换新颜”
“今年国庆节开始采摘,销路不错,主要销往北京、广东、山东、湖南等省市,均价2元一斤,预计产量200余万斤,总产值在400万余元。”上隆兴隆源脐橙果园负责人周泽敏曾在罗甸上隆茶果园工作20多年,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和资源,2015年,他毅然承包下了整片果园农场,并成立了“罗甸县逢亭镇上隆村兴隆源合作社”,通过不断品种改良、择优,目前共发展了朋娜、纽荷尔、塔罗科血橙、果冻橙等多个品种的橙子共计1130亩,今年进入丰产期有500余亩。
文章来源:《北京农业》 网址: http://www.bjnyzz.cn/zonghexinwen/2021/1018/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