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代皇帝亲自推广的北京农业文化印记:京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眼下 正是京西水稻种植的时候 六月初在海淀区上庄镇 可以看到机械化种植机在稻田种植 今年上庄镇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了解 京西稻 城 ?市 文化范 三代皇帝呕
眼下
正是京西水稻种植的时候
六月初在海淀区上庄镇
可以看到机械化种植机在稻田种植
今年上庄镇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了解
京西稻
城 ?市
文化范
三代皇帝呕心沥血推广的稻米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
130 多年的经营
京西稻才算在北京安下家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玄烨南巡时带回来稻种
在他觉得最好的水源地
玉泉山试种
可是效果不佳
他纳闷
“朕巡视南方见彼处稻田岁时
一亩可收三四石
近京玉泉山稻田
一亩不过一石?”
产量虽然不多
但这一试种标志
京西水稻开始在京城开始了探索
玄烨是一位比较务实而有作为的君主
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他能够亲自培育推广京西水稻
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位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玄烨出巡福建见船中满载猪毛、鸡毛
询问后得知此物以克泉水之寒
促稻早熟
爱新觉罗·玄烨
玄烨回京“将玉泉山泉水所灌稻田
亦照此法,果早熟丰收”
六月下旬的一天玄烨“偱行阡陌”
“忽见一棵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
便将其收藏留作种子
次年试种
“验其成熟之早否”
果然又在六月成熟
比一般水稻早两三个月
“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石”
终于用“一穗传”育种方法
培育出早熟新稻种
雍正二年(1724年)
功德寺和瓮山(今万寿山)二处水
只剩下十五顷五十五亩属于“官种”
其余京西之六郎庄、北坞、蛮子营
黑龙潭、石景山等处水旱田
及功德寺夹圈(指顺治初年圈占地)
瓮山旱地
都租给了附近居民“佃种”
北方的农民不懂种水田
胤祯命人招募江南老农来教学
还跟着江南工匠
学习水田需要的农具和水利工具
这么勤勤恳恳
每亩可收稻谷五到七石
乾隆年间
皇上开始知道品种的重要性
试了紫金箍这个稻种
又招募江南人来京传授种植技术
海淀昆明湖周围
房山大石窝、通州等地稻田阡陌
地约百顷
当然了
数量最多的还是海淀
就这样
京西稻就成为了北京的皇家御稻
据说京西稻还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有史料记载
慈禧太后每次传膳都要128 道菜肴
京西稻、南苑稻等是她指定的白米饭
这胃口也是杠杠的啊
曾经的“海淀记忆”
“京西稻米香,炊味天知晌,
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
这是老北京的歌谣
描述了京西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今京西稻仍然是
不少“老北京”念念不忘的回忆
六七十年代的生人
如果生活在海淀
可能还能记得十里稻香的景色
其实京西稻不是一个品种
是指北京西郊
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
优质粳型稻米
品种也是在不停更新
为了更好适应当下的气候环境
现在的品种是什么呢?
新品种“上香1 号”
恢复历史品种胭脂米、紫金箍
银纺、大白芒、小白芒、水源300 粒
越富、中作93、津稻305 等
我们这里继续说历史
京西一带水稻的种植历史
可追溯到西晋
已有1700 多年历史
当然当初没有有规模种植
文章来源:《北京农业》 网址: http://www.bjnyzz.cn/zonghexinwen/2020/1103/564.html
上一篇:总统点赞,这个中国援建项目将助布隆迪农业腾
下一篇:2019北京公务员考试考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