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生四九城旅游研学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研学在北京市中小学中已经有火热发展趋势。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商请推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函》,2018年,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
目前,研学在北京市中小学中已经有火热发展趋势。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商请推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函》,2018年,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这两份文件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小学研学的重视。北京城历史文化悠久,具有丰富的研学资源,设计北京的研学路线,对北京市中小学生认识北京具有重要意义。
1 北京城建设历史发展研学
1.1 元代以前的北京城建筑见证
元代以前的北京城现存建筑只有天宁寺和法源寺,都位于现在北京西城区。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天宁寺塔为辽代建筑。法源寺始于唐代,是唐高宗为悼念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阵亡士兵而建筑的。
这两座寺庙的遗物和旧址代表北京城早期的建筑,是北京城地区建设历史的更早追溯,说明从那时起,北京城的建设就已开始了。
1.2 元代北京城
元代的北京称为大都,又称汗八里,元大都是北京建城的直接“先祖”,也是北京正式建都中最重要的一环。
元大都现有存址,以西土城为起点,沿曾经的护城河经安贞、北土城等地区,向东直线步行,观览沿途元代遗迹并与讲解,东至樱花园。徒步距离大致为6公里左右。
大都设计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东西南面皆为三门,大道纵横相通,符合“九经九轨”的原理。元大都对北京地名影响很深远,现存有安贞门、健德门为北面两城门,“胡同”“井”等名词也皆来源于此。
1.3 明清北京城——北京帝都的建设
(1)明代建设与南扩。明初,徐达建设新北京城,在元大都南,建设新城墙,主要起防御作用。1416年,永乐皇帝仿南京皇宫建北京的宫殿,奠定北京皇城基础。于十五世纪中叶,北京城修筑外城。
(2)清代西扩和北扩。北京城区的布局在清代基本定型,但在西部和北部又有扩建,西部建设了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北部和西部又驻扎了八旗军队,增加了一些新地名,如“西三旗”“东三旗”。
研学北京,首先要了解北京城的建设历史变迁,了解北京城建设规模和状况的时间进程,追寻北京的形成过程,明确不同时期的北京城建设规模。
此路线中,将北京城历史建设变迁的知识以时间线串联起来。贯穿讲解,目的在于了解北京城建设规模和状况的时间进程,追寻北京的形成。重在体会北京历史建设的兴衰和拓展,树立自强不息的发展意识。
2 北京四九城布局研学
2.1 四九城概览
北京城总体内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作“北城”,分东城和西城;南部统称“南城”,分崇文宣武两区。北城环抱紫禁城,居住者多为王公贵族和大官僚,南城居住的则是平民百姓等,旧有“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之说。
北京“四九城”指的是紫禁城的4个城门和内城的9个城门。
紫禁城四城门:天安门、东安门、地安门、西安门。内城九城门分别是:南部城墙的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东部城墙的朝阳门、东直门,北部城墙的安定门、德胜门,西部城墙的西直门、阜成门。
2.2 现存典型代表的城门
天安门,又称承天门,建造于明永乐年间,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明清时期皇帝颁布诏书及出征、庆典等重大活动举办地。四九城以天安门向外分流,承担不同功能:明清两朝的军队出征从安定门出发,从德胜门回来,俗称“出安定,进德胜”,象征军队出征平安,地方安定,德胜返回;东部最重要的是朝阳门,北京城南部资源进入的通道;西部最重要的是西直门,是西部物资进入的通道。
南部最重要的是明代后期修建的永定门,南城扩建后,永定门成为北京的南大门。
2.3 对称的设计理念
旧中轴线从北往南依次为钟楼、鼓楼、景山、故宫中心建筑、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前门、天桥、永定门。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南北对称布局,天坛和先农坛、左安门和右安门、广渠门和广安门、崇文门和宣武门、太庙和社稷坛、日坛和月坛、东华门和西华门等等。
对称的设计以及文化内涵是中国历来的,在第一条路线的元大都设计中也有所体现。直到后来的设计仍然延续着这一理念,例如复兴门和建国门的建设和命名也根据中轴线对称。中国传统的平衡和谐思想,在此体现。
文章来源:《北京农业》 网址: http://www.bjnyzz.cn/qikandaodu/2020/122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