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如何走入农民课堂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课堂”目前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但在我国微课教学一般被用于高校或义务教育,农民教育中鲜有使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首都北京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课堂”目前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但在我国微课教学一般被用于高校或义务教育,农民教育中鲜有使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首都北京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农民教学中运用微课必将是大势所趋。
传统农民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农民学员对一个话题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5~8分钟左右,如果讲授某个理论或知识点时间过长,他们很难全部记忆,或者容易产生记忆错误。比如半天(一般3小时)的知识讲座会让农民感到乏味。即使将3个小时分为4 个45分钟的标准课长,每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第一节课农民还能集中精力,越往后越不专注,直接影响授课质量。
不善于理解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农民惯有的思维是“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即只关注某一点问题或问题的某一个方面,不善于建立知识点间的系统联系。当教师连续讲解系列性知识时,他们难以形成系统理解,有时甚至混淆知识先后关系。
容易受到农忙或其他事情影响。让农民坐在教室里连续听半天或更长时间的课是很难的。他们在上课时心思有时还在农场、果园、大棚里,总想着还有哪些农活没干好,经常开小差。尤其在农忙时,农民在课堂上偶尔还会呈现坐立不安的状态。
个体所处地域分散,不易集中授课。为农民上课不得不考虑地域分散的问题,即使为同一个乡镇的农民上课,也有部分人住在偏僻的村落,经常不能按规定时间听课。长此以往,由于个别农民形成了散漫的听课态度,将影响整个培训班的授课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为农民设计课程时需要具备短、准、精、灵的特点。“短”即对时间的合理控制,要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准”即讲解的知识点明确,不做多余表述,避免农民产生混淆;“精”即讲授的内容要经过提炼,仅针对某一点知识,易于农民理解和记忆;“灵”即便于农民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无论何时何地想学就学。
引入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微课程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一般运用动画、三维、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抽象、宏观、微观等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一般长度在5~10分钟之间。因此,微课的内容“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它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营造主题式的单元“小环境”。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不难理解,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彩的讲解都是瞬间的、相对短暂的。授课时间越长,越难以吸引听课者的注意力,有时还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微课可以做到——以网络作为展示平台,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动态视频或动画短片等生动的方式,使学习者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用电脑或手机下载观看,并能重复学习,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经过以上分析,微课正好具备了短、准、精、灵这几个特点,这种方式能够给农民学员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因此,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课,甚至对于某些课程在条件完备时用微课替代45分钟式课堂教学。
微课根据设计开发者的需要和教学目的的差异,其结构类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包括讲授型微课、解题型微课、答疑型微课、实验型微课及其他类型。其中,讲授型以对学科知识点中重点、难点的讲授为主,不局限于课堂讲授,以文字讲稿为主;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重视过程的操作与演示,以真人操作影像为主。经过研究,针对农民学员设计微课,应以实践演示的录像为主,便于其学习记忆;并要通过融合注解文字和配音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促进其吸收。因此,微课设计时应该结合讲授型和实验型各自的优势,以微视频作为表现形式,内容上以操作演示为主,辅以对重点、难点的配音和字幕讲解。
除此之外,针对农民学员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在设计和制作时还应保证微课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适合农民学习的微课应具有以下特点:
指导性。微课虽然是短小精悍的教育资源,但能一针见血地解决实际生产、劳作中遇到的问题。
目的性。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学效果。
生动性。微课应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农民学员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主动学习,而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讲解。
共享性。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要适应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在线学习,应具有广泛的共享性,微视频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终端中播放,文件格式有通用性(如MP4格式)。
设计适合农民学习的微视频(以小麦草种植为例)
目前的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因而,微课视频的制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反映了微课的制作水平。为农民学员设计微课视频,不仅要合理把握知识的难易度,还要用心设计微课视频的时长、知识容量、表现形式、视频配音和文字脚本用语等内容。
通过对实际学习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学员并不想长时间对某门课程深入学习,而是希望能够短时高效、目的明确地掌握某项实用技术,并且易于接受案例式教学。经过实际教学应用,一个制作精良的案例学习视频,不仅能清晰地容纳多个知识点,还有助于知识迁移。确定案例后,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还要注意知识点要具体、明确,微视频中的演示过程尽量一气呵成。这样,农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有针对性,对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
微课最突出的特征是“微”字,主要体现在微课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针对农民的微课最好将时间控制在3~5分钟,这样学习起来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农民才会更加认真地记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不感觉厌烦。如果5分钟时间不能把微课内容表达清楚,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知识递进关系将微课分成2节或更多,每节之间做好衔接。总之,微课就是要设计得短而精。
针对农民理解力相对较差,但经过长年劳作具备观察力较好的特点,微课的表现形式应尽量采用演示型。农民用演示型微课最好使演示环境远离教室,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将演示场景设置在农场、大棚、果园等实际劳作的环境下,增强现场感和生动感。
比如在设计《芽苗菜种植技术——小麦草种植》这门微课时,微课总时长控制为5分钟。第1分钟通过配音和字幕的方式介绍小麦草种植的意义和食用价值;2~4分钟通过连续的多段记录视频演示无土栽培小麦草的过程(包括种植前准备、种子筛选、浸泡与催芽、日常养护、长成采收等);最后1分钟视频说明种植时需注意的问题和小麦草的食用方式。由于“芽苗菜种植技术”属于室内无土种植技术,所以微视频拍摄场地设定为普通农户住宅内,使农民学员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配音脚本用语要自然朴实,有时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俗语,增加农民学员的亲切感并增进理解。视频中偶尔出现的提示性字幕要用词简洁,语义通俗易懂,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降低学习和理解的门槛。
推广微课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微课制作好以后,还要考虑如何让农民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且能够掌握观看微视频的方法。笔者认为应该教会农民以下操作:
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使用。即指导农民通过IE(或第三方)浏览器直接定位到微课资源网页,或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微课网站名称来间接找到资源网页。
微视频在线观看或下载。一般学习网站都会提供在线观看的功能,教师只需指导农民如何安装网页流媒体插件;对于农民想离线观看的需求,要指导他们使用工具下载视频和如何找到下载文件所在路径。
微视频的播放。微课视频为了保证其体积小、易于网络存储的特点,一般会用视频编码软件进行压缩,因此,微课的格式一般并不统一。教师应该指导农民安装“万能解码播放器”软件,使农民能够观看各类微视频。
利用微信软件观看微课。微信作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智能手机,可将微课直接发布在微信上,具备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因此,对于已购买智能手机的学员,教师要传授安装、操作微信的基本方法,指引他们加入到微课群组,使他们通过微信软件轻松观看学习视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既关系到首都农村的发展又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也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全力支持。微课的兴起在未来的农民教育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制作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的微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目前,“芽苗菜种植技术”微课已经在密云农广校的无土栽培课程教学中进行着推广和尝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微课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农民学员较好地掌握芽苗菜的种植方法,了解不同芽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式,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微课教学得到广泛认可。农广校教师将继续努力进取,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和创新微课表现形式,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民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北京农业》 网址: http://www.bjnyzz.cn/qikandaodu/2020/1019/488.html
上一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的贺信
下一篇:以集团化办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